2025年9月11日,在第五屆未來汽車AI計算大會上,TCL產品總經理萬昕指出,在如今AI時代下,“AI+泛生態”成為重要方向,汽車將成集多種功能于一體的第三空間和智能伙伴。不同用戶群體對汽車智能化需求差異明顯,TCL基于此總結出日常通勤、休閑娛樂等多場景下的核心需求,提出顯示升級、泛生態類、情感科技類AI產品三大發展方向,還構建了“1+5+1×N”的泛生態創新產品體系,致力于打破時空界限,為用戶帶來無界智能生活體驗,讓人車家構建起無界融合的生態系統。
在該體系下,針對不同層級座艙有相應AI智能化服務匹配。車內TCL提供多樣顯示產品提升視覺體驗,首創車規級智控屏提升交互便捷性,生態產品全面推進。同時,將AI機器人引入家庭與車內場景,最終實現人車家全場景深度串聯,構建以用戶為核心的智能服務體系,達成“智感無界”愿景。

萬昕|TCL產品總經理
回顧過去二三十年,汽車智能化進程發生了顯著躍遷。早期,汽車僅作為機械化代步工具存在。至2000年左右,汽車開始電子化,數字屏及基礎輔助駕駛功能得以應用。自2015年起,隨著電子電器架構由分布式向域集中式演進,智能座艙、智能輔助駕駛及智能顯示技術逐步融入車內,汽車智能化進程加速推進。
到了2025年的今天,我們需思考的已不僅是智能化本身。隨著AI時代的到來,我們認為,AI加泛生態將成為汽車智能化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。屆時,汽車將蛻變為集辦公、健康管理、娛樂功能于一體的第三空間,并成為能夠理解用戶的智能伙伴。
然而,我們發現不同用戶群體對汽車智能化的需求存在顯著差異。例如,部分傳統汽車用戶更傾向于簡潔實用的功能設計;年輕用戶則偏好輕智能產品,同時注重性價比;小康家庭用戶尤為關注功能的全面性與實用性;都市白領對產品品質與流暢度有較高要求;高收入家庭用戶更看重情感關懷及多用戶個性化選擇;高端商務精英則注重全方位AI智能助理及高效工具的應用。這些差異化的用戶需求,正是我們開展產品體系設計的出發點。

圖源:演講嘉賓素材
基于上述差異化需求,我們總結了不同用戶在不同場景下的核心使用需求,涵蓋日常通勤、短途出行、商務出行與車載辦公,以及休閑娛樂、戶外露營,還有家庭安全、兒童關懷等場景。針對這些多樣化場景,TCL提出了三大產品發展方向:
第一類為顯示升級,即從傳統LCD升級至Mini LED或OLED顯示技術,并借助AI技術實現智慧顯示功能,通過前排中控屏、儀表屏以及后排娛樂屏、吸頂屏等多維度提升車內視覺體驗。
第二類是基于舒適生活的泛生態類產品,此類產品涵蓋當下較為流行的平板上車、手機與車互聯功能,還包括AR眼鏡、微型投影以及車家互聯等。這類產品旨在將車內體驗延伸至家庭及移動終端。
第三類則是情感科技類AI產品,包括當前流行的AI機器人,以及AI相關眼鏡或可穿戴設備等。此類產品借助AI大腦、AI交互等技術,使用戶體驗從“好用”升級為“更懂你”。基于此,我們提出了“1+5+1×N”的泛生態創新產品體系。

圖源:演講嘉賓素材
其中,第一個“1”代表智能座艙的AI大腦;“5”是TCL當前具備的五大泛生態域能力,涵蓋視、聽、聯、感、行;第二個“1”代表AI大模型,“N”則表示擴展面向用戶的N種智能人車家應用場景“,具體包括多屏顯示、全息聲學、智能家居、智能出行、AI陪伴及能源生態等。
基于這一創新產品體系,汽車將不再是一個孤立的設備,而是構建起人車家無界融合的生態系統。這也正是今日分享主題“智感無界的AI+泛生態”的核心要義所在。該體系致力于打破時間與空間的界限,為用戶帶來無界的智能生活體驗。例如,清晨醒來時,AI可喚醒用戶并提供健康早餐建議;出門上車時,AI導航與車內氛圍實現無縫銜接;白天在公司開會期間,車輛可與家中家居家電及安防設備聯動;夜晚歸家后,白天的行程偏好、影音記錄及健康數據等均可實現無縫同步。無論身處家中、途中還是車內,TCL智能終端均能提供全鏈路的無縫體驗。
針對AI座艙,我們將基于AI大腦展開布局。當前,AI大腦除依賴座艙域控制器本身外,還需 AI BOX 協處理器予以輔助。在AI交互方面,即前文提及的三大類產品,涵蓋顯示類產品、泛生態類產品以及車載機器人AI產品,可通過一個AIOS實現一腦多端的無縫服務。就旗艦座艙而言,其算力通常較高,均大于100T。我們認為,100T可作為AI座艙的一個算力分界標準,此算力水平可集成大于7B的模型,進而實現主動智能、多模融合等AI服務。而對于中高配座艙,目前其算力大多小于30TOPS,需借助AI BOX協處理器與機器人產品協同工作,以達成與旗艦座艙相近的用戶體驗。
針對低配座艙,我們亦提供了相應解決方案,可搭配具備一定算力的機器人產品。不過,此類算力水平相對有限,僅能集成1.5 ~ 3B的模型,但同樣能夠提供AI助理以及萌寵等AI交互服務。由此可見,針對不同層級的座艙,可匹配相應層級的AI智能化服務。在車內環境中,用戶感知最為強烈的當屬屏幕。TCL能夠提供從普通LCD到Mini LED再到HUD 的多樣化顯示產品,涵蓋中控儀表、娛樂屏、后排吸頂屏,甚至包括微型激光投影等。配合AIPQ畫質提升技術、自然光感技術以及護眼技術,可在不同屏幕及場景下,顯著提升用戶的視覺體驗。同時,通過行業認證,我們確保在畫質、護眼及安全等方面均達到行業頂尖水平。
除顯示效果外,我們認為車內交互的便捷性同樣至關重要。為此,TCL首創了車規級智控屏,即扶手屏,其安裝位置不僅限于扶手處,也可根據需求布置于車內其他位置。該扶手屏不僅能實現基礎的車控功能與簡單的娛樂操作,更重要的是,它還可作為吸頂屏或車內投影的遙控器使用,從而極大提升了車內不同屏幕間的交互便捷性。此外,我們的各類生態產品也在全面推進,例如微投產品,它能夠為用戶帶來車內與車外的大屏體驗,非常適合露營及戶外場景。同時,微投產品也可與智控屏配合,實現更加便捷的交互操作。
在智能眼鏡產品領域,我們能夠推出具備全彩顯示功能的AR眼鏡。該眼鏡不僅支持AI驅動的VLOG拍攝,還可提供沉浸式的觀影體驗。此外,它還能與智能輔助駕駛系統相結合,實現AI駕駛輔助功能。我們的AI眼鏡通過AIOS接入大模型,可作為AI座艙的智能終端設備。
目前,在和小米的引領下,平板上車已有諸多應用案例。然而,TCL的平板上車并非簡單地將消費級平板引入車內,而是打造了一款車內可移動的智慧屏。我們能夠提供不同尺寸的護眼屏幕,同時,該平板還可作為協同終端,與家中的空調、電視、門鈴、門鎖等設備連接,實現車家互聯的體驗。此外,TCL聲學可提供全棧硬件系統開發服務,涵蓋AI聲學算法,為用戶打造車內的沉浸式聲場體驗。這些生態產品并非孤立存在,而是通過AI+技術、AIOS 與座艙進行串聯,共同構建一個提供無縫服務的生態系統。
這些生態產品能夠為AI座艙賦能,實現全場景的無縫銜接體驗。更進一步,TCL將AI機器人引入家庭與車內場景,使AI不再局限于冷冰冰的語音助理角色,而是成為用戶的AI伙伴。在2025年CES展會上,TCL發布了家庭陪伴機器人AIME,其主打家庭陪伴功能,目標用戶群體為3至5歲兒童。目前,我們正全力研發AIME家族系列產品,將人、車、家與興趣社交深度融合,旨在打造真正的“硅基家人”,賦予AI更鮮明的形象與更具溫度的交互體驗。

圖源:演講嘉賓素材
最終,我們致力于實現人車家全場景的深度串聯,涵蓋環境健康、影音娛樂、家居安防、能源管理等多個領域,通過TCL生態實現各系統的互聯互通。真正構建以用戶為核心的智能服務體系,讓智能服務無縫覆蓋家庭出行與生活的每一環節,最終達成“智感無界”的愿景。